只需將紡織品樣品放在光譜采集探頭下,電腦屏幕上即刻就會顯示出面料中棉/滌、棉/氨、錦/氨、滌/氨、滌/粘膠等多種紡織原料的成分含量。這神奇的一幕,發生在江西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中心。
' Y2 `2 Q6 n9 q- v; A) i. J 在這里,傳統方法耗時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成分檢測,被縮短到了立時可見,快速、無損、無污染,極大地提高了檢測速度。 5年耕耘,江西局綜合技術中心在紡織品纖維成分檢測方面收獲了累累碩果。他們將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應用于紡織品成分檢測,被專家贊為革命性的突破。 市場之需 市面銷售的紡織品上必須有紡織原料成分標簽,這是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法令或標準的規定,也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紡織服裝年進出口總額達千億美元,國內紡織品消費總額達萬億元。驗證紡織產品成分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是紡織品生產企業、社會公共檢測機構和政府監管機構的重要工作。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質量監督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從事紡織品原料組分檢測的(包括外資企業設立的)各類實驗室達2000家以上,大多數規模較大的生產企業、甚至經營企業也都配有此類實驗室。按照我國強制性技術規范的要求,每年僅原料組分檢測的批數就超過6000億批次。 然而,由于傳統的檢測技術存在檢測周期長、檢測環境要求高、使用有毒有害化學試劑、破壞樣品等問題,使得紡織產品成分含量驗證性檢測批次大打折扣。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不法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擅自降低混紡面料中某些纖維成分的含量,以次充好,實際成分與標識不符,導致大批量的不合格成品在市場上流通。近年來,從全國各地質檢部門公布的抽查結果可以看出,不合格紡織品中成分及含量與實際不符問題尤其突出,國內市場50%的服裝不合格,其中超過50%屬于原料組分標識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