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服郵 于 2015-7-13 20:35 編輯 2 s% z3 Z+ G* X$ [
# K/ `; E5 l4 I一個個圓形的穿孔石,承載見證五千多年前的手工紡織史。海南黎族的手工紡織史從哪一時期開始?——那一個個大小不一,功能各異的紡輪用具,蘊藉著海南黎族漫長悠久的紡織史。
; n1 H+ x" r' h* W 石紡輪,作為海南黎族早期紡織歷史的重要物證,是一個紡織時代的古老印記。石紡輪的工作原理,傳承了下來,至今仍在演奏著動人的紡聲。 新石器時代已開始使用紡輪 海南黎錦堪稱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歷史已經超過3000年,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書上就稱其為“吉貝布”,其紡織技藝領先于中原1000多年,海南島因黎錦而成為中國棉紡織業的發祥地。 隨著歷史的演變更迭,黎族的紡織技藝傳承一直保留下來,然而我們在海南省博物館和海南省民族博物館發現陳列的麻棉織品實物中,年份最早的紡織用品只推定至明代,也就是說,麻棉織品作為以植物纖維為主的生活飾物,由于氣候、溫度及有限的保存條件,在黎族民間已很難找到一套能保存五百年以上的麻棉織品。而能夠在漫長的黎族紡織史中,跨越千年時空,得于見證海南史前紡織歷史的就是五千多年前就開始出現的新石器時代的石紡輪,石紡輪就是木制腰織機和腳踏紡車發明以前人類最重要的紡紗工具。 據史料記載,在大約兩萬年前,海南島上開始有頻繁的人類活動痕跡,從三亞落筆洞到昌化江支流南陽溪史前文物調查中,考古出土了石核、砍砸器等石制品屬于舊石器晚期遺址,是中國最南端的人類早期活動點。從舊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時代,古人類石器工具也從打制過渡到磨制,在今人看似非常簡單的手工勞動變化,卻讓人類需要經過上萬年的跨度??梢?,人類智慧的累積過程是何等漫長。 1954年,由中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室和廣東省有關部門組成的海南島考古調查工作組,在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曾進行過為期半年的考古調查研究工作,在瓊南地區不同市縣地點先后采集了八十七件新石器,其中就有古老紡織用具——石紡輪。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與海南省博物館聯合對海南陵水橋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使用過的紡輪。 海南省博物館涂高潮研究員認為,紡輪是新石器時代手工制作繩索或絲線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國早期用于抽紗拈線的紡織工具,石質紡輪是用天然石料經磨制成形的,因其形狀像個車輪,故名石紡輪。 |